青海大学科研平台情况介绍
——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平台负责人:董全民
依托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平台简介:平台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巴卡台农牧场,始建于2022年,2023年6月正式挂牌为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开展天然草地保护性利用、优质饲草引种筛选、栽培草地管理与利用、林-草复合生态系统高效利用及藏羊高效健康养殖等相关草牧业研究。
人才结构:研究人员8人(博士7人),正高1人,副高4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省部级人才称号7人;
在校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4人;
形成了涉及动物学、经济学、草学、牧草育种与栽培、农艺与种业专业方向的研究团队。
平台负责人简介:董全民研究员,立足于青藏高原长期从事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研究,围绕高寒草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出了退化草地分类分级恢复技术体系;针对高寒草地放牧系统生态-生产功能失衡,提出了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技术和模式,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智慧畜牧业项目提出“现代牧场”概念,建立了基于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差异化牧现代场模式。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平台取得科研成果:
标志性科研成果:
1、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技术
1.针对老龄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状况,确定限制人工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子,明确了刈割、补播、施肥、毒杂草去除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了高寒人工草地复壮技术。
2.分析了高寒老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和土壤养分特征,探究了群落自身功能特性、种群竞争力、种群更新机制及土壤营养配比需求,研发集成了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技术和模式。
3.探究了燕麦不同种植方式、晒干方式、收割时期、打捆密度和码垛方式对燕麦干草品质的影响,量化了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天然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生产力,核算了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生产力的经济效益,评价了不同调控措施下草地健康状态。
2、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技术研发与模式示范
1.分析了高寒草地理论承载力,确定了夏秋草地和春冬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因地制宜开展了优良牧草青贮技术的研发。
2.建立了牦牛科学分群、冬场夏用、放牧牦牛智慧化管理、3-4 月龄牦牛犊早期断乳等技术,开展了饲养方式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优化了牦牛饲养方式;集成了藏羊高效安全养殖技术体系并开展了示范;研发了牦牛、藏羊肉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
3.建立了家畜养殖、天然草地数字采集系统;构建了新型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了精细化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研发了 B/S 架构的GIS 平台,实现了现代牧场管理检测及决策管理实时数据的采集。
4.构建了牧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构建了林-草-畜(禽)融合发展模式。
5.建立了 “一山两水一湖一盆地”五类特色示范牧场,构建了不同牧场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