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营养不足是当前生产条件下限制牦牛繁殖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会导致牦牛初情期延迟、产后休情期长、受孕率和犊牛初生重低,给繁殖期的母牦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于提升种群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水平至关重要。
牦牛颗粒细胞中的CeRNA调控网络
为缩短牦牛产犊间隔,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我校动物生殖生理研究课题组以冷季补饲和早期断奶为基础,对当年产犊牦牛繁殖调控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利用转录组学和免疫学方法分析发情和未发情牦牛的卵巢miRNA和激素表达差异,分析了发情牦牛优势卵泡GCs中的mRNA表达差异,结合代谢组学分析优势卵泡氨基酸、磷脂和嘌呤等代谢物和激素分泌差异,使当年产犊牦牛发情率、情期受胎率、总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提高了57.81%、28.80%、28.54%和4.29%,初步探明繁殖调控促进卵泡发育的潜在机制。同时,利用miRNA开展妊娠诊断,筛选出妊娠牦牛血液中与胎盘发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催产素信号通路相关的候选miRNA16个,为牦牛早期妊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该研究项目“牦牛繁殖调控技术优化与促进卵泡发育的机制研究”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的取得将为青海牦牛品种改良提升提供全方面的综合配套技术支撑。